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
昌平陬邑(今山東
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別是在東南亞各國也有很大影響,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紂
王之庶兄
微子啟,啟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后乃定居魯國陬邑。父叔梁紇為魯武士,以勇力聞于諸侯,晚年與顏氏女徵在結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時常以陳俎豆、設禮容為戲。3歲喪父,受教于賢母徵在。15歲立志于學。年輕時曾做過管糧倉、管放牧的小官。相傳,他曾問禮于老聃,學樂于
萇弘,學琴于
師襄。34歲時魯大夫孟僖
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宮敬叔來學禮,從此,孔子開始授徒講學。
魯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魯國內亂,孔子不滿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擅權,離魯至齊。
齊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
晏嬰等人的阻撓。不久孔子返回魯國,開始整理詩、書、禮、樂,并擴大教育事業,弟子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
魯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為中都宰,頗有政績,“一年,四方皆則之”。于是,由中都宰遷為司空,后又遷為大司寇。
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孔子相禮,臨事兵禮并用,魯國取得了勝利,收回了被齊國侵占的鄆、灌及龜陰之田。后攝行相事,“墮三都”、抑三桓?鬃佑媱澥『,乃借口“燔肉不至”,帶領弟子離開魯國。時孔子55歲。自此,孔子開始了14年的周游列國的漂泊生涯。其間雖“干七十余君”,終無所遇。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幣迎孔子,孔子歸魯。
孔子回到魯國,時年已68歲,
魯哀公和季康子常向孔子問政,但終不起用?鬃油砟昙芯氖陆逃,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孔子的思想學說主要匯集在《論語》中!蹲髠鳌泛汀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分杏嘘P孔子言行的記載,也較可靠。
在孔子哲學中,最高范疇是天,天是人事的最高決定者!墩撜Z》中有不少有關的記載!蹲雍薄酚涊d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據《述而》記載,宋司馬
桓魋欲害孔子時,孔子說:“天生德于予,
桓魋其如予何?”孔子不僅認為他的生死由天決定,而且還認為,他的“德”,他擔負的復興文化的使命,也是天賦予的?鬃映姓J天是主宰,認為有天命存在,認為天命決定著人的生死,也決定著社會的興衰治亂?鬃釉谙嘈盘烀耐瑫r,對周時盛行的通過卜筮探求上天意向的作法持否定態度,并且認為天命就蘊含在自然事物的運行之中,人們應該順應天命而積極努力,不應該消極服從天命,放棄自己的努力。因而他特別強調“為仁由己”。這些思想與傳統的天命觀是矛盾的。它構成了西周天命觀向戰國唯物主義自然觀轉變的過渡環節。
孔子沒有明確否定鬼神,但對鬼神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對于人死后是否為鬼,他采取回避態度。他的這些思想對后世無神論思想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孔子一生思想學說的核心是“仁”!叭省边@個概念在春秋時期已廣泛使用,孔子卻賦予“仁”以新的涵義,使其成為中國哲學史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據《論語》記載:“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薄謱
子貢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笨鬃诱J為,仁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所以曾子說:“夫
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仁”表現于現實 之各種關系的具體準則,就是“禮”?鬃影讯Y視為維護舊等級制度的重要手段,認為它是區別華、夷的標志。對于周禮的完美,他贊嘆不止。但孔子重視周禮著眼于大節,細小之處也有所損益。他認為維護周禮,須從“正名”入手,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 無所措手足”。
政治上孔子提出實行德政。所謂德政,包括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即在經濟上實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對民寬刑罰而重教化。他反對統治者無節制地剝削人民,認為過分的剝削會造成“不均”;不均是“有國有家者”的大患。他反對“不教而殺”的純任刑罰的苛政,主張對人民要“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為了實行德政,孔子還提出“舉賢才”的政治主張,這就突破了奴隸制度的“禮不下庶人”和用人上的“親親”原則,在當時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
孔子很重視道德修養,他要求人們“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認為必要時可以犧牲一切,直至自己的生命。中庸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標準,為此他主張對性格過于進取的人加以遏制,對性
格謙退的人加以促進。他提出“自訟”等修養方法,主張在博學多聞的基礎上進行反省,學與思結合,言與行一致。他總結自己的修養過程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首創私人辦學的教育家?鬃又鲝垺坝薪虩o類”,他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辈还芤粋人的出身如何,只要交上束修,都可以做他的學生。他的弟子中有不少人出身于“0”、“鄙家”?鬃咏逃康氖桥囵B為統治階級服務的知識分子,他說:“學也,祿在其中矣!闭J為學生學習是為了“干祿”。他把“文行忠信”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把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排斥在教學之外?鬃釉陂L期的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主
張治學先要立人。他重視溫習的作用,主張“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提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老實態度。在教學中注重啟發、誘導、有的放矢,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注意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對象確定不同的教育內容,在言教的同時也注重身教,要求自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是春秋時代淵博的學問家。我國古代文獻的整理,亦開始于孔子!白粉E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刪《詩》,定《書》,“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彼謸斒范洞呵铩。儒家《六經》都在不同程度上經過了孔子的加工整理。對于孔子的歷史評價,歷代出于不同之需要,褒貶各異,但對孔子的歷史影響之大,卻是一致贊同的。西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孔子的名聲大著,被尊為“至圣先師”,自此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至尊地位被正式確立起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雖有一些人對孔子持批評態度,但其地位并未因此而動搖。
[以上內容由"
wwww"分享。]
孔子相關人物關系:學生:
公冶長 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
徒孫:
榮旗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縣成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鄭邦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申黨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秦商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樂欬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廉絜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顏何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狄黑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邦巽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孔忠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顏噲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秦冉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秦祖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顏高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商澤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后處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顏祖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鄡單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相關成語:相關人物:
相關人物:
相關人物:
相關人物:
相關影視: 同年(公元前479年)去世的名人: